走近蒙古族:大草原上現代與傳統交融的東日布家
2011-07-18 10:25:00 我要評論
劉國棟 來源: 大眾網[提要] 7月15日,“黨旗漫卷中國紅——走進56個民族家庭大型接力式采風”活動采訪團終于來到了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沙麥蘇木吉仁寶力格嘎查(蘇木是鄉鎮,嘎查是村),來到施曉亮10年前采訪過的蒙古族“親戚”東日布家里,體驗這個地道的蒙古家庭世代沿襲的草原生活。
記者同冬日布一家合影留念。
東日布和妻子恩克吉日嘎拉。
東日布家一共有六萬畝草場,放牧著三千多只羊和兩百多頭牛馬。
在巴黎獲得的蒙古式摔跤第一名是東日布大哥自己的驕傲。
墻上所掛的五彩絲帶就是江嘎,只有在三次一定級別的那達慕上獲得冠軍的人才有資格佩戴。
大眾網-聯通3G錫林郭勒盟7月15日報道(特派記者 劉國棟)從呼倫貝爾大草原馳往錫林郭勒大草原腹地,穿過風景如畫的寶格達山區,300多公里崎嶇坑洼的山路行駛了整整一天。7月15日,“黨旗漫卷中國紅——走進56個民族家庭大型接力式采風”活動采訪團終于來到了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沙麥蘇木吉仁寶力格嘎查(蘇木是鄉鎮,嘎查是村),來到施曉亮10年前采訪過的蒙古族“親戚”東日布家里,體驗這個地道的蒙古家庭世代沿襲的草原生活。
東日布家的現代化生活
從沙麥蘇木往東走50里就到了東日布的家了,不過在行進的途中,草原一望無際模樣到處都差不多,沒有特別的標識,還是很不容易找到具體的地方。通過電話聯系,在一個有兩座移動信息基站的地方往北拐上土路,正走著,前方不遠開過來一輛尼桑皮卡,施曉亮老遠就從車里伸出頭來打招呼,“賽撓,賽撓(你好),東日布大哥。”
東日布看上去就是一個典型的蒙古族漢子,身材魁梧結實,黑黝黝的皮膚圓臉膛滿是笑容,伸出手來一握,就能感覺出滿身的力量。
東日布家和鄂溫克族的寶音巴圖大哥家差不多,都是遠近聞名的“大戶”,今年家里算上待賣的羔子的話一共有3000多只羊,還有100多匹馬和100多頭牛。自己家的兩萬畝草場都已經不夠用了,又以一畝地四元錢的價格向周邊的牧民租了總43000多畝的草場,用來放牧和為牲畜打草過冬之用。
不過,東日布所居住的家早已經不是傳統的蒙古包了,在草場定居的地方,遠近蓋著四五處磚瓦房,走進去更覺得不像是想象中邊寒苦地里的樣子。屋里經過了精致的裝修,地面鋪著價格不菲的地板磚,實木吊頂墻面也用木料包了起來,電視洗衣機沙發暖氣一應俱全,走進去的時候屋里還有空氣清新劑的香味,一點不像印象中草原上的人家。
“蒙古包我結婚的時候還在里面住,現在我們自己早就不用了,給那些我們雇的放羊的羊倌住。”東日布的媳婦恩和吉日嘎拉用熟練的漢語跟記者交流起來。
看著家里的擺設,記者有些納悶,像電視機洗衣機這些家電光靠屋外的風里發電機能帶動嗎?東日布聽了哈哈一笑,“這個風能光能發電機有點老了,準備買個大的,四萬五,國家補貼二萬五。現在用電就先靠柴油發電機來對付,12個小時大約用七八升的柴油吧。”
“現在這里生活方便多了,做飯也不用牛糞了用上了煤氣灶,放羊啥的騎著摩托車就行,缺啥少啥了開著汽車到蘇木或者旗上一兩個小時就到了。”恩克吉日嘎拉大嫂補充說。
說起汽車東日布來了興趣,跟記者探討起各種車的性能和價格來,“最近想換一輛三十萬左右的越野車,現在都不騎馬了,草原上還是開越野車比較方便。”
去世的東日布的爸爸小伊達木也是個有現代思想的人。1995年的時候就自費到澳大利亞參觀學習那里先進的畜牧技術,成為了旗里的致富帶頭人,先后獲得了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范、全國勞動模范。
2000年的那場大雪讓方圓百多里的牧民都佩服小伊達木。彼時牧民的羊圈一般都是用木頭柵欄簡單圍起來,而小伊達木家則把羊圈用紅磚青瓦蓋得像人住的房屋那樣,能夠遮風避雪。那年大雪下了兩米多深,周邊牧民的羊成百成千的被凍死,而小伊達木家的羊靠著羊圈的保護一只也沒有死。
東日布家的草原傳統
雖然進出都開著汽車,但是東日布的家里還是擺放著兩幅裝備齊全裝飾精美的馬鞍,馬圈里養著三匹皮毛油光雪亮的賽馬,沒事的時候東日布就會騎上自己心愛的馬駒到草原上馳騁一番,畢竟是“馬背上的民族”。
對于那兩具馬鞍,一具是東日布22歲生日時,爺爺送給他的成人禮物,另一具馬鞍則是長子扎木蘇的,那是東日布的爸爸小伊達木在孫子扎木蘇25歲時送的。“草原上這種馬鞍不常見了,都是用純銀做的,我們過年過節的時候才佩戴上。”
領隊施曉亮說,他10年前來的時候,東日布家里還收養了一個叫做吉拉的小男孩,用來做專業的賽馬手,參加旗里各種各樣的賽馬比賽,當時10歲的吉拉就已經在不同規模的賽馬比賽里拿過五個第一名。現在吉拉已經離開了東日布家,而東日布又收留了另外一名叫做巴托的孩子作為賽馬手。
與賽馬同樣被蒙古族重視的,就是“搏克”了,搏克就是蒙古式摔跤,在東日布家里堂屋的窗臺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獎杯獎牌和證書,這些基本上都是東日布年輕的時候參加搏克比賽獲得的,其中有他最喜歡的一個銀杯,那是1998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四屆蒙古式摔跤國際邀請賽上拿到的,“第一名東日布!在世界上代表中國的蒙古族露臉了,高興,非常高興!”那時候東日布35歲。
回憶起年輕時候的搏克時光,東日布滿臉自豪,家里的墻上還掛著兩條“江嘎”,一種彩色布條編起來的脖圈,“只有在旗以上規模的那達慕比賽上連續三次奪冠,才有資格佩戴‘江嘎’,一條是爸爸獲得的,一條是我大兒子的。”
東日布的搏克技術是跟爸爸小伊達木學的,他的兩個兒子扎木蘇和達萊現在繼承了家傳的搏克技藝,“小兒子達萊前兩個月剛從內蒙古自治區里的摔跤隊退役,大兒子這幾天又出去參加比賽,草原上的那達慕,在那里不光能跟各方的搏克手交流學習技術,拿了冠軍的話還有獎金。這兩個孩子14歲就出去參加那達慕比賽,不過他們倆比起我來還是差遠了。”東日布姐姐家的孩子前兩天還在旗里的那達慕上拿了冠軍,這個消息讓東日布高興了老半天。
東日布的兩個孩子,大兒子扎木蘇住在旗里,媳婦是個護士,剛剛有了一個八個月的可愛的小女兒,小兒子達萊剛摔跤隊退下來還沒有找對象,“再干個四五年,等我們兩口子老了,就搬到旗里看孫女去,牧場交給兩個兒子照看,我們好好享享清福。”
更多新聞
相關閱讀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