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區記錄④:向前向前 層層把關轉運救災物資
通往蘆山縣的唯一一條公路S210,從來沒有像最近6天這么忙碌擁堵過。來自全國各地的卡車滿載著救災物資,排著長長的隊伍,呼嘯著朝蘆山、寶興、天全等震區進發。源源不斷的物資究竟如何存儲、分發?經過幾道手續才能發放到受災群眾手中?帶著這些問題,大眾網特派記者從今天早上開始,一路跟蹤四車帳篷從裝運到分發,全程記錄救災物資的中轉。
編者按:
雅安“4.20”地震后,大眾網火速派出記者前往震中展開采訪,馬不停蹄地穿梭在雅安、蘆山、寶興等地,面對天災,雅安人和社會各界表現出的理智和樂觀,早已超越地震本身,成為令人動容的新聞點,成為震區最令人鼓舞的力量。目前,地震的救援工作基本告一段落,震后安置成為主要任務。大眾網特別開設“震區記錄”欄目,由特派記者記錄震區那些令人難忘的人和事,記錄地震帶給我們的冷靜思考。
4月25日上午10點,來自成都市浦江縣的民兵在忙著為前往寶盛鄉的車輛裝帳篷。此時,他們累并快樂著。大眾網特派記者尹海洋 攝
4月25日下午3點,物資順利抵達寶盛鄉中壩村,駐扎在此的成都軍區鐵拳師雷霆團的戰士緊急卸貨。大眾網特派記者尹海洋 攝
卸完貨后,中壩村會計楊平核對物資數量,迫不及待的村民圍在他身邊,等待簽字領取物資。大眾網特派記者尹海洋 攝
扛著帳篷支架和帆布,走向即將搭建起的“家”。大眾網特派記者尹海洋 攝
大眾網蘆山4月26日訊(特派記者 尹海洋 盛堃 李兆輝)通往蘆山縣的唯一一條公路S210,從來沒有像最近6天這么忙碌擁堵過。來自全國各地的卡車滿載著救災物資,排著長長的隊伍,呼嘯著朝蘆山、寶興、天全等震區進發。源源不斷的物資究竟如何存儲、分發?經過幾道手續才能發放到受災群眾手中?帶著這些問題,大眾網特派記者從今天早上開始,一路跟蹤四車帳篷從裝運到分發,全程記錄救災物資的中轉。
接收有收條,分發要申請,“一進一出”要卡兩個章
上午9點,17輛卡車并排停在蘆山縣飛仙關鎮天喜石料公司的廠房內,100多名成都民兵喊著口號,把成都康師傅公司運來的6車礦泉水、一車泡面、一車餅干,從卡車上卸下。卸完貨后,康師傅公司車隊隊長李健收到一張收貨條和回執單,上面寫著所有捐贈物的數量,還蓋了大大的紅章。
這里是蘆山縣中喜救災物資中轉站,雅安市9個轉運站中最大的一個。按照規定,全國各地捐贈的帳篷、瓶裝水、泡面、餅干、棉被都要先送到轉運站,再從這里送往震區鄉村。
上午10點,寶盛鄉中壩村的會計楊平拿著需求申請單,跟著鄉領導搭車趕到中轉站。他們村子有1000多戶,目前只有300多頂帳篷,震后的幾天,多數村民睡在自己搭建的簡易帳篷里,連續兩場雨后,簡易帳篷實在撐不住了。
中喜轉運站負責物資分發的李樂看了看庫存后在申請單上簽字蓋章,通過了寶盛鄉的申請,隨后聯系運輸協調組組長游程景,由他調配車輛為寶盛鄉派發物資。
汽車兵運送,分秒必相爭,不顧顛簸塌方馳援受災村
游程景調來了成都軍區聯勤部川藏兵站部某汽車連的5輛軍用卡車,讓汽車兵把1200頂救援帳篷緊急送往寶盛鄉。12點30分,汽車兵翟先杰在倉庫門口做了出倉登記后,帶領另外4輛卡車,奔赴寶盛鄉。
從飛仙關到寶盛鄉,大約70公里。5輛卡車組成的車隊排成一列,有秩序地前進。下午2點左右,在距離寶盛鄉還有最后10公里時,車隊被塌方攔了下來,只能就地等待道路疏通。這時,還沒來得及吃午飯的翟興杰才掏出一包餅干,坐在駕駛室里吃了起來。
半個多小時后,擋路的石塊被清理干凈,但盤山公路已被掉落的大石砸得千瘡百孔,只剩一個車道可以通行。卡車在塌方路上,貼著懸崖邊,幾乎跳躍著前行,翟先杰一邊緊盯地面,一邊提醒大眾網記者“抓緊抓緊!”
駛過塌方路后,卡車終于進入了寶盛鄉。按照計劃,五車帳篷中,有兩輛要卸在寶盛鄉中轉站,兩車帳篷卸載中壩村分發站,另外一輛車則送往寶盛鄉的其他村子。
村民簽字領取,紀委緊跟監督,嚴查物資“蛀蟲”
下午三點鐘,兩輛軍用卡車的發動機聲把中壩村的村民引到了街頭。駐扎中壩村的成都軍區鐵拳師雷霆團的40多名官兵迅速出動,只用了20分鐘就完成卸貨。楊平拿著對貨單,忙著清點數量,對接物資。此時,中壩村12個組的組長已經帶著村民趕來,有的騎著摩托,有的推著小車、騎著三輪。
中壩村今天共收到了650個帳篷,看著村干部完成了對接,村民們迫不及待地擁了過來,“快點兒哦!快發嘍!”12個組的組長在領取單上簽好字后,指揮著各自的村民把帳篷裝車搬走。
今年70歲的黃會全一共領到了5頂帳篷,地震后他和7戶鄰居在村子前面的空地上,用塑料布搭建起了簡易棚子。6天過去后,自建的棚子已經不能遮風避雨。他拉開袋子,摸摸帳篷后回頭笑著跟鄰居說:“好得很!”5頂帳篷還不夠8戶人家使用,黃會全說,先讓婦女兒童住,男人們還住簡易棚子。盡管如此,黃會全還是很高興:“有了這些就好多了嘛!”
地震發生后,帳篷、食品、水等物資,正爭分奪秒地送往災區。按照這樣的流程,來自各方的4.26萬頂帳篷、12.56萬床棉被、2.75萬件衣物、76萬件食品、60萬件飲用水已經送到了受災群眾的手中。對于物資發放的監督工作,雅安市民政局局長周全華在24日的發布會上說,紀檢部門已經派人到村中,調查各村的發放情況,如果有村干部出現違紀情況,必將嚴查。
“4·20”地震后的雅安,凝聚了來自全國的愛心。在感到親人逝去和房屋倒塌的切膚之痛后,積極樂觀的震區百姓始終沒有停下自救的決心。一名歸來的游子、一杯路上的熱水、一輛飛馳的摩托,雅安人正在用他們樂觀的精神和感恩的心支撐起被地震掠碎的家園。
4月24日,地震發生后的第五天,距高考、中考僅有五六十天的時間。在蘆山縣、寶興縣等震區采訪時,不時入耳的讀書聲令人動容。“我們只想要一間能看書的教室。”這是震區學生的渴求,而面對學生郎的呼聲,雅安市政府沒有無動于衷。目前,全市多所中學高三、初三學生已經復課,震區學校的全面復課已經提上日程。
在蘆山地震發生后,全國各地的志愿者、社會團體紛紛開車趕來災區協助救援。在這之中,一輛來自山東的汽車格外引人注意。在它的車體上,寫了九個大字:災難不走,山東人不撤!這不是大話。從火車上相遇臨時組團赴震區救援的30個山東青年,到駐守震區6年58歲的威海老兵,還有“地震走了才撤回”的肥城好漢……他們用實際行動,傳遞著魯川血脈真情。
責任編輯:魏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