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黨建在線
臨沂市羅莊區立足不同類型小區人員結構、歷史沿革等實際差異,聚焦治理的難點和痛點,以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為突破口,全面梳理小區治理核心問題,探索精細化治理模式,分類構建小區治理機制。
構建情感治理機制。以“情感”為聯結機制和治理要素,黨建引領過渡型社區治理模式推動“陌生人”社區向“共同體”社區轉變。堅持以“情”字托底,帶著情感工作,優化為民服務的鑰匙,用心貼心的“軟治理”獲得群眾的認可,打開“民心鎖”。萬通盛世馨園小區黨支部以“近鄰情深”理念為指引,采用“同心圓”治理模式,引領黨員群眾積極參與小區治理,每月的7號開展“固定說事日”活動,月均發布公告120次,邀請網格長、網格員、樓長、單元長和黨員業主、熱心居民代表等說事議事,征集群眾所想所盼事項1000余條。在家屬院小區、村居管理小區等突出睦鄰友好,以情感紐帶謀活動,以熟人文化塑歸屬,加強還建房居民城市化后的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就業培訓,培養市民意識、法治意識,推動還建房居民轉變思想觀念。在商住小區,引導商品房業主樹立“主人翁”觀念,鼓勵商品房業主積極參與小區治理。同時,積極引導商業資源、社會組織、公益力量等進小區,以活動聚人心,推動“陌鄰變睦鄰”。白鷺金岸小區探索黨建引領商社聯盟治理新模式,以社區居委會為中心,積極對接轄區商企,加強組織共建、資源共享,促進社區與商家之間互聯互動、優勢互補,目前已鏈接130余家商戶,為居民提供義診、義剪、助農、惠民宣傳、家政服務等服務700余次,組織居民參與社團活動2.5萬余人次。
臨沂市羅莊區清河社區楓橋調節站法律工作者進行訴前調解
構建規范治理機制。堅持“小智治事、大智治制”理念,把規范治理機制作為管長遠、固根本的治本之策,及時填補社區治理中空白、盲區問題,建立健全常態長效機制,持續鞏固治理成果。健全物業黨建聯建機制。將黨的組織延伸到各個物業服務企業、業委會,全區53個物業服務企業全部實現黨的組織覆蓋。建立由區委組織部、區住建局雙牽頭,民政、城管、公安等15個職能部門組成的“紅色物業”聯席會議機制,每季度召開1次工作推進會,定期研究、協同解決問題。開展基層共治,物業服務企業黨組織每年至少認領1個社區治理項目,推動物業資源與治理資源深度融合,提高基層治理成效。建立重點攻堅機制。2023年開始,以12345熱線受理量為參考,每年從不同類型小區中倒排一批重點小區實行集中整治,區級領導帶頭,區、街科級干部“兩級包抓”,集中攻堅制約小區治理的重點、難點、痛點,著力補齊工作短板。在經濟適用房小區、混合小區等突出服務補位,實施大物業公司公益幫扶模式,以“大手拉小手”實現全區無人管理小區物業全覆蓋,讓物業成為居民信任的“管家”。分類建立保安+志愿者、保潔+志愿者、綠化+志愿者等隊伍建設,通過設立物業值班崗、開通24小時報修電話、建立樓棟微信群,及時響應居民訴求。開展“身邊人選身邊人”行動,發動3000余名黨員組建黨員服務志愿隊,建立健全居民議事、志愿服務等4項制度,推動治理從無章向有序轉變。
臨沂市羅莊區萬通社區組織居民代表、業委會與物業企業負責人在“固定說事日”開展“有事您說 有意見您提”活動
構建多元治理機制。持續推進社區大黨委工作機制,構建形成以社區黨組織為中心,物業企業、業委會、駐區單位、各類社會組織、志愿服務隊等共同參與的治理體系,通過搭建治理平臺,完善民主決策機制,推動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實現社區從“獨角戲”向“大合唱”轉變。在商住小區突出和諧宜居,搭建黨支部、業委會、物業三方議事協調會,指導220個商住小區成立業委會(管委會),健全物業服務“紅黑榜”,每季度評選公布“紅榜”項目10個、“黑榜”項目5個,累計約談項目經理30余人(次),調整不稱職人員5人。推動物業小區服務提質。錦繡社區同步建立共建共治共享長效管理機制,實施“萬長共治”,配備專職社工,選優配強樓長單元長25名,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深入推進小區自治;建立“四方聯席會”“投訴調解會”“固定說事日”“紅園議事角”等制度,推動形成社區主導、居民代表參與、物業接管、多方共治的管理格局。(中共臨沂市羅莊區委組織部)
責編:
審核:徐榕悅
責編:徐榕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