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黨建在線
2024年以來,東營市河口區創新“三‘因’施教”教育模式,建立以強化理論武裝為基礎、以注重教育引導為關鍵、以搭建載體平臺為支撐、以抓實關心關愛為保障、以引導作用發揮為目標的老黨員“彩虹式”分類教育培訓體系,推動老黨員教育培訓工作提質增效。
聚焦“因人施教”,打造“四類”課堂
堅持以調研為“基”、以分類為“梁”、以教育為“柱”,確保老黨員統得起、學得了、有成效。一是開展摸底調研。對河口區老黨員基本情況開展調研,全面摸清底數,集中征集基層意見建議和經驗做法40余條,形成調研報告,為開展教育培訓工作打好基礎。二是科學規范分類。根據需求、特長、發揮作用等情況,將老黨員分為“綠黃藍橙”4類群體,建立老黨員“彩虹檔案”。截至2024年12月底,河口區共有老黨員8870名,其中“綠色”正常參訓老黨員2781名、“黃色”有特長老黨員231名、“藍色”長期在外老黨員340名、“橙色”異常狀態(年老體弱)老黨員5518名。結合老黨員“彩虹檔案”,有針對性地確定教育培訓形式和內容,持續滿足老黨員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的教育培訓需求。三是創新教育模式。依托基層黨校、現場教學點、公園街巷樓棟等線下平臺,以及“燈塔-黨建在線”網絡平臺等線上載體,打造以“老有所學、就近參與”為主題的“固定課堂”、以“夕陽正紅、余熱生輝”為主題的“特色課堂”、以“故鄉明月、溫情熱線”為主題的“指尖課堂”、以“溫暖伴護、真心服務”為主題的“暖心課堂”,推動實現老黨員教育培訓全覆蓋。
聚焦“因宜施教”,推動“四個”升級
積極探索適宜不同類型老黨員的教育培訓方式,讓培訓現場“活”起來,持續激發老黨員教育工作的生機與活力。一是推動學習“升級”。與河口區老年大學、社區老年大學、勝利油田老年服務部做好結合,鼓勵老黨員積極報名參加各類培訓班次,2024年以來,組織開展書法、繪畫、朗誦等“慶七一”“迎國慶”主題活動51期次,培訓老黨員2700余人次。二是推動隊伍“升級”。聚焦老黨員特長愛好,挖掘宣講能力強、工作熱情高、感召能力強的20名老黨員組建“銀齡”講師團,開展“銀齡”活動82期,讓老黨員從“聽”變“講”,逐漸成為黨員教育工作的“主體”。三是推動課程“升級”。打造以“參與社區治理 共建幸福家園”為主題的情景劇黨課3部,老黨員通過演繹自身“從旁觀者到見證者,再從見證者到親歷者”的故事,增強身份認同感。四是推動陣地“升級”。針對部分教育培訓場所距離遠、樓層高等問題,利用老黨員聚集的樹蔭涼地、村民院落、社區廣場等場所,充分發揮“熟人”效應,開展“板凳課堂”29期,讓“老黨員教育老黨員”成為常態。
聚焦“因需施教”,做好四個“強化”
不斷創新教育培訓載體,著力滿足老黨員學習、交流、服務等不同需求,有效提升老黨員教育培訓成效。一是強化身份認同。為老黨員提供“治理顧問”“黨建指導員”“紅色樓棟長”“紅領書記”等身份崗位,發揮老黨員在矛盾調解、文明勸導等方面的優勢,組建“老局長調解室”“老鉆工工作室”“老校長工作室”等特點突出、服務鮮明的服務品牌,讓老黨員在“生活課堂”中“有位有為”。二是強化“指尖”教育。開設線上學習端口,利用“河口黨建”微信公眾號,向在外老黨員或其家屬子女發布推送“黨員教育學習清單”9期,刊發推送“幸福家園 銀齡同行”專欄21期,教育培訓老黨員7200余人次,讓老黨員了解黨的最新理論和最新動態。三是強化關心關愛。依托主題黨日、志愿服務,組織青年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開展走訪慰問、愛老敬老等活動166期次,覆蓋老黨員4843人,讓老黨員在一件件實事中感受黨組織的關懷和溫暖。四是強化榜樣宣傳。聯合河口區社工部、河口區志愿者協會評選8名老黨員志愿服務帶頭人,在村(居)宣傳欄集中宣傳展示人物事跡海報。開展河口區“榜樣老黨員”事跡宣講16期,不斷激發老黨員老有所為、示范引領的參與感。(中共東營市河口區委組織部)
責編:
審核:徐榕悅
責編:徐榕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