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溢價率吸引山東文化產權期待資本對接平臺
2011-04-29 07:59:00
李夢 來源:大眾日報 一單市場融資標的8000萬元的文化產權項目,受市場冷落后雖調低融資目標至4000萬元,仍無人問津。山東文化產權交易所即將揭牌 山東文化產權交易所經過11個月緊張籌備,即將揭牌。
一單市場融資標的8000萬元的文化產權項目,受市場冷落后雖調低融資目標至4000萬元,仍無人問津。而不久前進入省產權交易中心掛牌交易,立即獲得國內外資本青睞,產權成交溢價高達億元。這讓我省數千億元文化產權存量和3500多個在建文化產業項目看到了產權流轉爆發出的巨大能量。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由大眾報業集團、山東產權交易中心共同出資設立的文化產權專業交易平臺——山東文化產權交易所即將揭牌。“著眼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翻兩番的十二五目標,搭建文化與資本的專業對接平臺,構建現代文化產業市場體系,具有戰略意義。”大眾報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編輯傅紹萬說。
“急迫,非常急迫”
“急迫,非常急迫。”見到記者時,山東產權交易中心副總經理、山東文化產權交易所總經理杜冰說。目前,國內已有上海、深圳、成都、沈陽、安徽等多家文化產權交易機構,北京已成立了3個版權交易中心,多所高校成立了文化產業研究院。此外,北交所文化產業交易平臺也在籌備中,年內有望在北京成立中國文化產權交易所。
各地文化產權交易所甫一成立,就將業務觸角快速伸向全國市場。記者了解到,2009年6月成立的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已率先建立了文化物權、債權、股權、知識產權為交易對象的專業化市場平臺,2010年首度開展各類版權、文化專有權益、公共文化服務政府采購以及為文化產業投資提供咨詢、策劃等服務,就實現交易額50多億元。此外,上海文交所還另設專業版權交易平臺上海版權交易中心,目前正向名人經紀權、各類冠名權等衍生,創新文化產權交易領域拓展。而2009年11月正式掛牌的深圳文交所,僅用半年時間就實現交易登記、交易簽約項目471宗,金額達85億元;去年6月成立的沈陽文交所,截至目前已有棋盤山文化產業示范園、丁香湖大型游樂公園、七星山文化園等52個首批進場掛牌轉讓或招商項目簽約,項目涉及電影電視、文化創意、文化設施、書法作品、版權、發明專利等八個門類,總投資190億元。
文交所的廣闊市場空間也吸引了金融資本。不完全統計顯示,為分享文化產權市場份額和利潤,工商銀行提供100億元授信額進入深圳文交所資金池;民生銀行則為深圳文交所發行金融理財產品;全球最大藝術品投資基金管理公司MOTIF也向深圳文交所提出戰略合作意向。與此同時,一批國寶級藏品登上各地文交所交易平臺,《畫皮》《美猴王》等在拍影視作品也紛紛在文交所亮相。資本與文化對接爆發出的經濟、社會效益亮點紛呈。
“縱觀全國市場,文化與資本配置的大勢業已形成,而文交所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交易平臺,我省應當盡快設立相關機構,搶占先機。”杜冰告訴記者。
文化產權交易進入空前需求期
“對于急于尋求壯大發展的文化市場主體而言,讓沉淀的產權(資本)在交易流轉中彰顯價值,同樣刻不容緩。”日照市委宣傳部長毛繼春介紹,獨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日照現代民間繪畫有近50年發展史,形成西有陜西戶縣、南有上海金山、北有山東日照的格局,但市場潛力并未充分挖掘出來,“其根源就在于缺少產權對接資本的平臺和機會”。從另一個方面看,近年來,《闖關東》《南下》《沂蒙》等一批魯劇享譽全國;“好客山東”文化旅游品牌叫響全國;青島啤酒節、孔子國際文化節、濰坊風箏節等節會品牌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無一不是文化產權與資本有效對接結出的豐碩成果。
事實上,為扶持文化產業發展,近兩三年,我省持續加大文化發展資金投入力度,各地設立了近3億元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并由政府“搭橋”推動農業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等金融機構與文化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僅2009-2011年授信額度就達1000億元,帶動全省文化產業投資每年超過1000億元,成千上萬的文化產業項目落地開花,文化市場主體日益增多、壯大。不僅如此,我省文化體制改革從2007年進入全面推開階段,至目前,全省26家出版社、129家新華書店、125家電影公司電影院、4家影視劇制作機構、2家電影制片廠、14家國有文藝院團全部轉企改制,組建了山東出版集團、山東影視集團、山東演藝集團等國有骨干文化企業。
這些市場主體為尋求做大做強,已開始跨地區重組、跨行業資本聯合,對文化產權流動產生強烈需求。記者了解到,大眾報業集團抓住國家推進非時政類報刊轉企改制的機遇,正在積極推進所屬半島傳媒公司上市,爭做齊魯傳媒上市第一股。同時,集團所屬大眾網也抓住被批準為全國10家轉企改制試點新聞網站契機,加快整合資源,力爭早日登陸創業板。山東出版集團與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打破區域限制,實行跨地區、跨行業合作經營,實現了強強聯合。省文化廳巡視員邢玉斗認為,我省文化企事業單位改制為建設文化產權市場提供了難得機遇,特別是目前青島的達尼畫家村,濰坊的風箏制作和楊家埠木板年畫,日照、巨野的農民畫,肥城的桃木雕刻,臨朐的觀賞石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大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加速帶動山東文化產權交易進入空前需求期。
山東文化產權交易所即將揭牌
山東文化產權交易所經過11個月緊張籌備,即將揭牌。大眾報業集團戰略運營部主任、山東文交所董事長贠瑞虎表示,該平臺將以促進文化資源有序流轉、推動文化與資本高效對接為目標,著力構建產權交易、投融資、藝術品流轉三大平臺,并在文化企業股權、著作權和版權、高端藝術品和影視動漫及其它數字文化創意項目、文化產業基金、文體項目及文化旅游產品、與文博會的配套服務等六大領域展開業務,盡快打造一個運作規范、交易活躍、功能完善、特色鮮明,并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化產權交易平臺。
針對文化體制改革中公共資源配置、公共資產交易、公共產品生產“三公”領域存在的不規范交易,山東產權交易中心總裁苗偉認為,通過產權交易市場的專業評估和專業服務,能有效規范要素交易環節,減少腐敗風險,促進國有文化產業資產保值增值。此外,從上海、深圳等地文交所的運營模式中,記者發現,文化產權交易平臺還能讓文化作品在競價環境中取得合理價格,并讓作者隨著作品的包裝、傳播、交易、消費過程而身價倍增。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由大眾報業集團、山東產權交易中心共同出資設立的文化產權專業交易平臺——山東文化產權交易所即將揭牌。“著眼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翻兩番的十二五目標,搭建文化與資本的專業對接平臺,構建現代文化產業市場體系,具有戰略意義。”大眾報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編輯傅紹萬說。
“急迫,非常急迫”
“急迫,非常急迫。”見到記者時,山東產權交易中心副總經理、山東文化產權交易所總經理杜冰說。目前,國內已有上海、深圳、成都、沈陽、安徽等多家文化產權交易機構,北京已成立了3個版權交易中心,多所高校成立了文化產業研究院。此外,北交所文化產業交易平臺也在籌備中,年內有望在北京成立中國文化產權交易所。
各地文化產權交易所甫一成立,就將業務觸角快速伸向全國市場。記者了解到,2009年6月成立的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已率先建立了文化物權、債權、股權、知識產權為交易對象的專業化市場平臺,2010年首度開展各類版權、文化專有權益、公共文化服務政府采購以及為文化產業投資提供咨詢、策劃等服務,就實現交易額50多億元。此外,上海文交所還另設專業版權交易平臺上海版權交易中心,目前正向名人經紀權、各類冠名權等衍生,創新文化產權交易領域拓展。而2009年11月正式掛牌的深圳文交所,僅用半年時間就實現交易登記、交易簽約項目471宗,金額達85億元;去年6月成立的沈陽文交所,截至目前已有棋盤山文化產業示范園、丁香湖大型游樂公園、七星山文化園等52個首批進場掛牌轉讓或招商項目簽約,項目涉及電影電視、文化創意、文化設施、書法作品、版權、發明專利等八個門類,總投資190億元。
文交所的廣闊市場空間也吸引了金融資本。不完全統計顯示,為分享文化產權市場份額和利潤,工商銀行提供100億元授信額進入深圳文交所資金池;民生銀行則為深圳文交所發行金融理財產品;全球最大藝術品投資基金管理公司MOTIF也向深圳文交所提出戰略合作意向。與此同時,一批國寶級藏品登上各地文交所交易平臺,《畫皮》《美猴王》等在拍影視作品也紛紛在文交所亮相。資本與文化對接爆發出的經濟、社會效益亮點紛呈。
“縱觀全國市場,文化與資本配置的大勢業已形成,而文交所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交易平臺,我省應當盡快設立相關機構,搶占先機。”杜冰告訴記者。
文化產權交易進入空前需求期
“對于急于尋求壯大發展的文化市場主體而言,讓沉淀的產權(資本)在交易流轉中彰顯價值,同樣刻不容緩。”日照市委宣傳部長毛繼春介紹,獨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日照現代民間繪畫有近50年發展史,形成西有陜西戶縣、南有上海金山、北有山東日照的格局,但市場潛力并未充分挖掘出來,“其根源就在于缺少產權對接資本的平臺和機會”。從另一個方面看,近年來,《闖關東》《南下》《沂蒙》等一批魯劇享譽全國;“好客山東”文化旅游品牌叫響全國;青島啤酒節、孔子國際文化節、濰坊風箏節等節會品牌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無一不是文化產權與資本有效對接結出的豐碩成果。
事實上,為扶持文化產業發展,近兩三年,我省持續加大文化發展資金投入力度,各地設立了近3億元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并由政府“搭橋”推動農業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等金融機構與文化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僅2009-2011年授信額度就達1000億元,帶動全省文化產業投資每年超過1000億元,成千上萬的文化產業項目落地開花,文化市場主體日益增多、壯大。不僅如此,我省文化體制改革從2007年進入全面推開階段,至目前,全省26家出版社、129家新華書店、125家電影公司電影院、4家影視劇制作機構、2家電影制片廠、14家國有文藝院團全部轉企改制,組建了山東出版集團、山東影視集團、山東演藝集團等國有骨干文化企業。
這些市場主體為尋求做大做強,已開始跨地區重組、跨行業資本聯合,對文化產權流動產生強烈需求。記者了解到,大眾報業集團抓住國家推進非時政類報刊轉企改制的機遇,正在積極推進所屬半島傳媒公司上市,爭做齊魯傳媒上市第一股。同時,集團所屬大眾網也抓住被批準為全國10家轉企改制試點新聞網站契機,加快整合資源,力爭早日登陸創業板。山東出版集團與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打破區域限制,實行跨地區、跨行業合作經營,實現了強強聯合。省文化廳巡視員邢玉斗認為,我省文化企事業單位改制為建設文化產權市場提供了難得機遇,特別是目前青島的達尼畫家村,濰坊的風箏制作和楊家埠木板年畫,日照、巨野的農民畫,肥城的桃木雕刻,臨朐的觀賞石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大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加速帶動山東文化產權交易進入空前需求期。
山東文化產權交易所即將揭牌
山東文化產權交易所經過11個月緊張籌備,即將揭牌。大眾報業集團戰略運營部主任、山東文交所董事長贠瑞虎表示,該平臺將以促進文化資源有序流轉、推動文化與資本高效對接為目標,著力構建產權交易、投融資、藝術品流轉三大平臺,并在文化企業股權、著作權和版權、高端藝術品和影視動漫及其它數字文化創意項目、文化產業基金、文體項目及文化旅游產品、與文博會的配套服務等六大領域展開業務,盡快打造一個運作規范、交易活躍、功能完善、特色鮮明,并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化產權交易平臺。
針對文化體制改革中公共資源配置、公共資產交易、公共產品生產“三公”領域存在的不規范交易,山東產權交易中心總裁苗偉認為,通過產權交易市場的專業評估和專業服務,能有效規范要素交易環節,減少腐敗風險,促進國有文化產業資產保值增值。此外,從上海、深圳等地文交所的運營模式中,記者發現,文化產權交易平臺還能讓文化作品在競價環境中取得合理價格,并讓作者隨著作品的包裝、傳播、交易、消費過程而身價倍增。
王云峰
更多新聞
相關閱讀
您對其他相關新聞感興趣,請在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眾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大眾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未經大眾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將大眾網的各項資源轉載、復制、編輯或發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場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資訊散發給其他方,不可把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務器或文檔中作鏡像復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眾網的任何資源。若有意轉載本站信息資料,必需取得大眾網書面授權。
2、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大眾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大眾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30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