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從區域交通末端到半島樞紐城市,煙臺市通過加快構筑綜合立體交通網,發掘區位新優勢,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同期聲】記者 于慧 在這個已經投入運營兩年多的丁字灣大橋上,平均每分鐘就有幾十輛車往返于煙臺和青島之間。也就是這座可以免費通行的跨海大橋,讓煙臺到青島的距離縮短至4.7公里,煙臺青島一小時生活圈成為現實。
【正文】海陽到即墨,雖然直線距離只有幾公里,在大橋修建之前,往返兩地需要在丁字灣畔轉上一大圈,現在,原先1個多小時的車程變成了5分鐘。
【同期聲】司機 王瀘宜:我現在到這的話用了一個多小時,從青島,感覺還是比較近的,當然方便了,感覺這條路非常好。
【正文】丁字灣大橋聯通了煙臺青島,青煙威榮城際鐵路的建設則讓膠東半島城市群之間真正形成了1小時半島生活圈。
【同期聲】煙臺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 于傳奎:打通了南北大通道,使煙臺這個鐵路的末端城市,變成了樞紐,大大提高了運行速度,煙臺縱向不足的短板打破了。
【正文】突破鐵路這塊短板,公路、航空、水運也趁勢而為。年內,煙臺蓬萊國際機場將正式啟用,一個現代綜合立體交通體系正在逐漸浮現。
【同期聲】記者 于慧 :對于位于山東半島北部的煙臺來說,“一小時生活圈”改變的不僅僅是人們的生活半徑,更大的意義在于一條條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正成為煙臺發展的新動力。
【同期聲】 北京游客:走的高速,大約3個小時不到4個小時吧,整個路況也特別好,到海邊看看,確實是人間仙境啊。
【正文】綜合型立體大交通,還催生了一條新興的交通經濟帶。在煙臺北港碼頭,已經裝載完畢的中鐵渤海一號,等待著把火車通過輪渡運到旅順。已經開通運營8年煙大鐵路輪渡,每天有15萬噸的貨物從港口上岸,連接了兩大半島、東部沿海的物流。
【同期聲】中鐵渤海一號實習船長 賈傳旭:輪渡它比火車繞道渤海灣要節省1600公里左右,時間上的話一個單程的話是6個小時左右,繞道渤海灣的話大約需要30個小時左右。
【正文】依托現代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帶來的洼地效應,煙臺經濟也在加速攀升。今年上半年,煙臺實現工業主營業務收入7897億元,居全省首位,利潤548億元,居全省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