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孫繞膝、頤養天年,一般人退休后大多會選擇這樣的生活,而在棗莊市,一群老科技工作者卻在發揮余熱,服務群眾。《當代知識分子的擔當與追求》,一起去看看他們在忙些什么。
每天,74歲的胡繼武都會到農業實踐基地走一圈,查看基地里種植作物的長勢。
胡繼武 棗莊市薛城區老科協副會長 植保專家
一下雨這個病起來了,我在家的時候,我就很擔心這個事。
1965年,25歲的胡繼武開始推廣植保技術,“糧棉油、麻桑茶、糖菜煙、果藥花”樣樣精通。2012年退休后,他又無償擔任了基地的技術顧問,近半個世紀,從未離開過腳下的這片土地。
胡繼武 棗莊市薛城區老科協副會長 植保專家
我干了一輩子了,想把自己學的盡快用到老百姓那里,讓老百姓真正發揮效益。
現在,無論在田間地頭,還是在工礦廠區,都能見到像胡繼武這樣的老年工作者。2005年,煤化工老科協研發出世界領先的潔凈煤技術,賣到國內外。
朱宗寅 棗莊市煤化工老科協副會長
我們這一生,都給這個廠子了,大學畢業帶著畢業證進來的,帶著退休證出去的。
現在,棗莊市已經建立了各級老科協組織160多個,有1萬多名老科技工作者在城鄉服務群眾,發光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