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日前公布一起被破獲的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中,不法商家將未經檢驗的狐貍、水貂、老鼠等肉品摻雜至羊肉中,銷往上海等多地的農貿市場。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昨天透露,相關部門在部分市場查獲未標有生產日期和配料表的“羊肉卷”,部分可疑產品已送檢。上海食安辦將聯合公安、質監等多個監管部門,進一步調查“假羊肉”銷往上海市的哪些市場及銷售數量。
記者調查
“摻假羊肉”流入上海知名火鍋店
記者走進位于上海周浦萬達廣場的某豆撈火鍋店后,點了一盤38元的精選羊肉組合。記者發現,這盤羊肉的紅肉和白肉的間隔異常明顯,用筷子夾起一片輕輕一拉,兩個部分就輕易地分離了;羊肉片放到鍋里一煮,兩部分就完全散開了。對此,火鍋店的店員說,速凍羊肉都是這樣的。為了自證清白,店員從廚房里拿出了還未拆封切片的產品。但記者看到,“羊肉卷”的外包裝上除了標有“新西蘭羔羊肉卷”的字樣外,找不到生產廠家名稱、生產日期和配料表。店長承認,他們賣的不是百分之百的羊肉,“我估計會有60%”,并說這種羊肉是從位于漕寶路上的鑫品批發市場進的。
“混合肉卷”批發市場暢銷
記者來到鑫品批發市場,批發商說,他們賣的每斤20元以下的羊肉基本都不是純羊肉,是混合肉卷。一個攤主告訴記者,混合的是鴨肉等其他東西。他說:“這還是中上等的,還有更差的。這個白的是羊油,羊油膻味大,把味道帶入鴨肉里,消費者根本就吃不出來。”
商戶透露,最近風聲緊,很多批發商都不敢賣“混合肉卷”了,這種“混合肉卷”成本價只是純羊肉卷售價的一半。
5月3日下午,上海市工商局閔行分局聯合食安辦、公安等部門,對位于漕寶路上的鑫品批發市場進行了突擊檢查,在一名為“牧聯國際凍品”的商戶倉庫內發現大量標稱為“雨軒齋”的“新西蘭羔羊肉卷”。一份出貨單顯示,這些可疑產品流入了傣妹、小肥羊、譚火鍋、品尚豆撈、澳門豆撈等知名火鍋店。
加工廠生產中加水加添加劑
“牧聯國際凍品”的進貨票據顯示,今年3月該店從山東進了11噸這樣的可疑羊肉卷。記者來到山東,發現當地生產的各類肉制品價格最低廉的是一種用鴨胸脯肉加上羊尾油制成的“混合肉卷”。肉制品加工廠的工作人員說:“最便宜的現在6.5元一斤。”記者走訪了20多家肉類加工廠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加工包裝之后,“混合肉卷”的出廠價幾乎與作為原料的鴨胸脯肉的進價持平,甚至更低,難道廠家會做虧本的買賣?記者發現,一些廠家在加工肉卷時還會注水。記者摸到一塊肉后感到,其中水分的含量很足,工作人員說:“水分最少有十五個(百分點)。”
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確保加到肉卷里的水分不會流失,他們還會在水中加入一種叫保水劑的復合磷酸鹽。對于這種東西,上海市儀器研究所技術總監馬志英說:“會造成人體鈣的流失,對于老年人、青少年和孕婦的潛在危害是很大的。”
“混合肉”涉嫌商業欺詐
“混合肉卷”到底能不能賣?記者從質監部門了解到,目前我國并沒有明令禁止產銷“混合肉”,只要原料和成品經檢驗檢疫合格,并在標簽標識中明確告知消費者其原料和配料,那么這種產品并未被禁止。
“盡管可以產銷,但‘混合肉卷’如隱瞞原料、配料,借其他身份混上餐桌,就涉嫌欺詐消費者;如原料未經檢驗檢疫,或產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違法添加物質,更是涉及食品安全的大事。”上海市食安辦副主任顧振華表示,檢查人員已對可疑“羊肉卷”進行取樣,由食安辦牽頭組織權威檢測機構對樣品進行檢驗。
記者昨天了解到,上海一些品尚、傣妹火鍋的門店已經暫時停止銷售新西蘭羊肉片等部分羊肉制品。
檢測將進行DNA鑒定添加劑檢測
據悉,檢驗將分兩部分同時進行,一部分是通過DNA檢測技術,查明“羊肉”中有無其他動物肉類成分,確定是否摻假;另一部分是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對“羊肉”進行部分理化指標及添加劑成分的檢測,從而確定這批肉制品是否符合安全標準。預計一周左右可出檢測結果。
記者了解到,即使是DNA鑒定技術也難弄清“摻假羊肉”里的非羊肉成分所占比例是多少。
上海市質檢院的專家告訴記者,目前該市質監、食藥監部門下屬的實驗室都具備一定的肉類DNA鑒定技術,可鑒定的肉類包括牛、豬、羊、雞、鴨等常見肉類,但僅能定性,不能定量,即只能鑒定“摻假羊肉”里摻了哪些肉類,卻不能分析出哪種肉占了多少比例,這將對后期監管部門判定違法廠商的責任造成影響。(綜合新華社 央視 《解放日報》)